附录A1的分析表明,在既定技术水平下,资本的增加仍然会引起劳均产出的增加。

  在希克斯情形下,技术进步带来的要素价格趋势和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特征:

1. 资本-劳动比率的变化

  资本-劳动比率 $K/L$ 在两个阶段都会上升,即直线 $OA$ 的斜率小于直线 $OB$ 的斜率。如果技术保持不变,资本-劳动比率 $K/L$ 的提高会导致资本边际生产率的迅速下降。

中性技术进步

2. 要素价格与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

2.1 基准情形: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

  如下图所示,对固定的技术 $i_0$,增加投资会导致资本-劳动比率 $K/L$ 的提高(直线 $OA \to OB$),此时的均衡点会发生变化(点 $a \to c$),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$MRTS_{LK}=\frac {MP_L} {MP_K} =\frac w r$ 上升,即等成本线 $P$ 的斜率发生变化($P_0 \to P_1$)。资本边际产出 $MP_K$ 继续下降,使得资本的边际报酬率降低与资本供给价格(风险补偿、交易成本和利率等),使得资本积累停止。(联系:可变要素的需求原则

中性技术进步

  ‍

2.2 第一阶段:希克斯劳动节约型技术

  (传送门:第一阶段的有形资本积累

  如下图所示,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($i_0 \to i_1$)可以避免资本边际产出 $MP_K$ 快速下降,进而有助于增加投资。

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

  • 如果要素收入相对份额 $K/L$ 保持稳定(直线 $P_0$ 和 $P_1$,关注直线 $OA$ 上的点 $a$ 和 $b$),要素相对价格 $w/r$ 下降,资本收入份额提高。
  • 如果要素相对价格 $w/r$ 保持稳定(直线 $P_0$ 和 $P_2$ 平行,关注点 $a$ 和 $c$),要素相对份额 $K/L$ 提高,资本收入份额提高($P_0$ 和 $P_2$ 平行,距离原点越近的直线反映的资本收入份额越高,参考-要素收入份额的图形分析))。

2.3 第二阶段:希克斯资本节约型技术

  (传送门:在第二阶段:无形资本积累

  如下图所示,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($i_0 \to i_1$)可以避免劳动边际产出 $MP_L$ 快速下降,进而有助于增加劳动投入。

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

  • 如果要素收入相对份额 $K/L$ 保持稳定(直线 $P_0$ 和 $P_1$,关注直线 $OA$ 上的点 $a$ 和 $b$),要素相对价格 $w/r$ 提高,劳动收入份额提高。
  • 技术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(直线 $P_0$ 和 $P_2$,关注点 $a$ 和 $c$),要素相对价格 $w/r$ 进一步提高,劳动收入份额也会继续提高。

  技术进步的方向由劳动节约型向资本节约型移动,原因是:

  • 技术体制:从常规技术向微观技术
  • 需求结构:从标准品到差异品
  • 无形资本生产率(人力资本-$MP_L$)相对于有形资本生产率($MP_K$)的提高:教育、研发的投资激励上升

  因此,在第二阶段,工资率增长包括两部分:

  1. 简单劳动能力的回报
  2. 人力资本积累的回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