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证分析的结果,是基于数据本身的分析,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成一个计算器,它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,是需要结合专业背景与现实才有意义,而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计量结果,例如样本的数量、数据的分布、变量的选择、变量的取值、变量的定义、有没有用对实证模型、实证模型用对了但设置有没有问题…..

因此,要通过一些手段,排除可能造成计算器算出的结果扭曲实际因果关系的可能性。

简而言之,稳健性检验有三种方法:

  1. 更换/调整数据:
    • 通常通过变更样本实现,例如添加样本、删减样本、分样本回归
    • 部分论文通过更换数据集实现
  2. 更换/调整变量:
    • 变更核心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定义
    • 调整其他解释变量:即更换、添加、删除部分控制变量实现
    • 有的论文会通过加入和不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来进行验证
  3. 更换/调整模型:对回归的方法或参数进行调整。例如,更换工具变量法估计的命令,通过不同的模型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。在截面数据中,一些论文也会采取主回归考虑内生性、稳健性检验不考虑内生性的做法。

(原文链接:Link 1Link 2


相关链接:

注意⚠️:本文为相关链接的收藏合集,链接内容非本人原创文章。

知乎 - 连玉君: 稳健性检验的方式有哪些?

连享会 - 稳健性检验!稳健性检验!

连享会 - Stata新命令:konfound - 因果推断的稳健性检验

计量经济圈 - 稳健性检验如何做? 有哪些稳健性检验常用思路?

计量经济圈 - 实证应用经济学中的稳健性检验是什么? 怎么做?哪些策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