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链接

经济学里的“可变成本”,是依产量而变化的成本,而“固定成本”被认为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。

然而,其实“固定成本”和产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,但是是一种范围的关系,例如富士康新投入一条产线,最多可以每月组装 10 万台 iPhone,如果本来就有 10 条一样的产线了,且都按照最大产量生产,不增加产线的产量就是 100 万台,加了就是最多 110 万台,这其实也和产量有一定关系,但不是直接的、一一对应的关系,因此将此认为是“固定成本”。

在此基础上,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,经济学如何区分短期和长期。

在短期,一些生产要素不能及时调整。以仅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为例,在短期企业可以迅速调整劳动力的配置,而资本投入包括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(例如购买设备等固定投入),为简化分析,在成本理论中将短期内的资本投入认为是“固定投入”,而不考虑可变的资本投入。

这样假设的原因之一是,在短期的在工业生产中,一些资本投入具有“不可分性”,例如设备购置呈现阶梯状变化,而劳动的雇佣则相对灵活性更强,以富士康为例子就更好理解,富士康新开一条产线需要投入大量固定成本,而由于劳动力数量非常多,一个厂区的劳动人数可能高达上千人,因此劳动力的数量调整相对灵活。

然而,在长期,成本理论假设所有要素都可以灵活配置,原因是经济学中的“长期”本就有要素可以实现最优配置的时期的含义,这个长期可以有多长呢?半年?一年?三年?五年?都可以,只要过了这段时间,要素可以实现最优配置即可。因此在这种假设背景下,富士康调整产线似乎显得“更加灵活”,但也只是在这个假设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灵活。因为,如果以5年为长期,富士康从决定新增产线到实现投产,其实往往只要不到一年就可以实现,以 5 年为限来看,当然在短期被认为是“固定投入”的购置设备,在长期也可以被看做“可变投入”了。


相关内容:

微观经济学-第5章:厂商理论—成本理论

《微观经济学》内容速查与笔记目录

经济学笔记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