⚠️ 注意:本节的分析可能有误!

  使用下图来解释要素份额变化的机制,其中曲线 $m$ 表示等产量线。

沿常规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

  假定产出 $Y$ 由两种要素生产出来:质量调整后的劳动力 $X=EL$,质量调整后的资本投入 $Z=HK$。两种生产要素都使边际效率衡量:

  • 质量调整后的劳动 $X=EL$:$E$ 为劳动生产效率,$L$ 为常规度量的劳动力(如工作时间);
  • 质量调整后的资本 $Z=HK$:$H$ 为资本生产效率,$K$ 为常规度量的资本。

  假设上述生产函数与一般生产函数 $Y = F(L,K)$ 具有相同的特征(传送门:与一般生产函数的比较):

  1. $M$ 对 $X$、$M$ 对 $Z$ 可微
  2. 一阶导数为正:$M_X \gt 0$,$M_Z \gt 0$
  3. 二阶导数为负:$M_ {XX} \lt 0$,$M_ {ZZ} \lt 0$

  假设竞争性的要素市场达到均衡,资本的收入份额为 $\beta =rK/Y = qZ/Y$

  其中,$q$ 为质量调整后资本 $Z$ 的边际资本报酬。将上式改为增长率的表达式,为:

  由于假定 $M$ 是线性齐次的,因此(为什么能得到下面的关系?)

补充:

齐次生产函数是:若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增加(或减少)$\lambda$ 倍,总产出就增加(或减少)$\lambda ^n$ 倍,其中 $\lambda \neq 0$。

如果 $n=1$,则为线性齐次生产函数。此时要素投入变化和产出变化程度相同,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。柯布-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典型的线性生产函数。

  因此,要素替代弹性可以写作(为什么能得到下面的关系?)

  由于 $(1-\beta ) = \frac {M_X X} {Y}$,因此:

  同理可以计算出:

  将上述 $G(M_Z)$ 与 $G(Y)$ 的计算结果代入 $G(\beta)$ 的表达式,可得:

  上式为资本收入份额的增长率,决定了资本的收入份额。

  第一阶段 $OA \to OB$:生产函数 $M$ 的要素替代弹性很大,即 $\sigma \gt 1$,当 $G(K)+G(H) \gt G(L) + G(E)$ 时,资本的收入份额 $\beta$ 将会增加;

  第二阶段 $OB \to OC$,根据希克斯的定义:

  • 当生产函数 $M$ 的要素替代弹性比较小($\sigma \lt 1$)时:

    • $G(H) \gt G(E)$: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、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
    • $G(H) \lt G(E)$: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、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
  • 当生产函数 $M$ 的要素替代弹性比较大($\sigma \gt 1$)时:

    • $G(H) \gt G(E)$: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、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
    • $G(H) \lt G(E)$: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、劳动利用型技术进步

  (在第二阶段的技术种类判定上,原书有问题